当那些城镇(或群体)犯了罪时,我就毁灭它(他)们。我也为它(他)们定下了一个毁灭的时间。(18:59) 注释: 那些不信神的人们曾经趾高气昂地阔步行走于世界舞台,压迫信士,今天,他们确已完全被遗忘,或者只是
当那些城镇(或群体)犯了罪时,我就毁灭它(他)们。我也为它(他)们定下了一个毁灭的时间。(18:59) 注释: 那些不信神的人们曾经趾高气昂地阔步行走于世界舞台,压迫信士,今天,他们确已完全被遗忘,或者只是历史书上的脚注。经文中遭受迫害的年轻信士,被迫在逃往山洞和接受压迫之间做选择。经文告诉我们,当时的恐怖统治只持续了300年。这向欧洲犹太-基督联盟传递了一个警告:尽管今天他们代表欧犹以色列控制着世界,利用武力向伊斯兰发动战争,但他们的恐怖统治将像经文中描述的一样转瞬即逝。(事实上,本文作者自信地认为,它们的统治可能只会再持续不到50年。)
注释: 至高的安拉责备了姆撒(AS,摩西),因为他宣称他是最博学的人,而没有意识到一切知识皆源自安拉——他才是最有知识的。这个错误确使姆撒(AS)降到一种暂时的内在失明状态。至高的安拉告诉姆撒(AS),有人比他更博学(他既有外在知识,又有内在知识)。如果他想见这位圣贤(即黑泽尔,AS),须行至两海相交之处。 姆撒立即动身去见这位比他更博学的人,无论要花费多少时日。 山洞章在这里向生活在末日的信士们传递了一个极有力的信息:他们也该有同样的决心,寻求那些比自己更博学的人,寻求那位在当代穆斯林中最博学的人。他们怎样才能认出这位最博学的人呢?他们在哪里才能找到他呢?他们该怎样寻找他呢?经文给出了答案,即,可以在两海——向外学习得到的知识之海和至高安拉安置在内心的知识之海——相交接处找到他。
注释: 安拉还告诉姆撒先知(AS),当他到达与最博学圣贤相遇之处时,篮中的鱼会奇迹般地跃入海中(布哈里圣训)。在姆撒小憩的时候,这的确发生了。从者看到了这一切,但恶魔使他忘记。
注释: 这是宗教生活中一个显著的精神迹象。当旅行者向着主前进的时候,旅途是轻松而令人愉快的:他享受着青春之春,成人之夏,须发染灰之秋,甚至晚年之冬——只要他仍向主前进;而当他们行进的方向错误时,轻松的旅途变得疲惫不堪,乐趣不再。安拉在古兰经的重要经文中表示,人类具有看见、认出自身状态的内在能力:
注释: 所以,石头所在处该是他们与黑泽尔(AS)相遇的地方。当他们越过石头的时候,旅行方向已经错了——所以,穆萨先知(AS)感到十分疲劳。山洞章在这里发出一个严肃警告,即便是那些在向主的路上已经取得了相当成绩的人们也要注意:恶魔能使最优秀的人们忘记,信士们要常诵古兰经最后两章,祈求安拉保护。 http://www.islam.net.cn/html/zongjiao/zhenzhu/20120330/4174_16.html |